|
横店东磁(00205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3-06-30 | 信息来源 | 2023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工业生产端却相对疲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供应链中断、原材料价格波动、能源短缺等问题。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公司坚定不移的围绕“做强磁性、发展新能源”发展战略,进一步夯实主营业务,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2.46亿元,同比增长9.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12亿元,同比增长52.03%。 在经营管理上,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磁材新能源协同发展,助力公司高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板块经营质量进一步提升,磁材器件板块在竞争加剧情况下,经营韧性十足,业绩贡献稳定;新能源板块,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公司增长的主引擎;锂电产业聚焦小动力,持续渗透市场。 同时,磁材板块还通过推进组织和流程优化、供应链生态优化、工厂智能化和数字化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人效。 器件产业: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36,163.48万元,同比略有下降。公司振动器件以手机领域为主,故因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下降而有所下降。同时公司加大了振动马达在非手机应用领域的拓展力度,振动马达在智能汽车中的使用量有所增长。硬质合金在大规格顶锤产品上竞争优势明显,并在积极开发刀片、石油片、地质片等复合片新产品,同比收入和盈利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电感对标标杆开发新品,提升品质和转换效率,逐步打开车载和服务器领域的市场。 光伏产业: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679,702.47万元,同比增长15.95%,实现电池外销约 1.2GW、组件出货超 3.3GW,组件出货同比增长50%。公司持续深化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加大海内外优质市场的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和市场拓展力度,在欧洲市场出货保持了较高增长的基础上,日韩和国内市场实现了翻番以上增长,澳州、印度、拉美等地区市场拓展初显成效;公司在有序推进 N型 TOPCon的电池和组件扩大产能项目和海外建厂筹划的同时,及时推出了基于行业领先技术打造的具有高功率、高转换率、高双面率、低衰减率、低温度系数和优势的弱光表现等优势的 N型 TOPCon组件新品,该系列组件功率可实现 415W-630W全面覆盖,最高转换率可达 22.45%,丰富了公司的产品梯队;同时,公司通过生产线技改提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非硅成本的管控持续保持业内领先状态。 在做好电池和组件同时,公司也适度参与了下游电站和 EPC建设,报告期公司下属子公司东阳东磁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获得了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并拓展了多个单体容量超 10MW以上的工商业分布式电站项目,公司自身亦储备了近 1GW电站。 锂电产业: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93,890.41万元,同比增长15.45%,实现锂电池出货 1.4亿支,同比增长36%。期间,公司在下游电动二轮车和电动工具行业需求疲软,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新产品和市场的开拓,保持了业内领先的稼动率,收入和出货量实现双增长。公司在电动二轮车和便携式储能市场拥有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助力了市占率的持续提升。工具类和清洁类市场开发成效明显,储备了多个新项目新客户,随着 6GWh高性能锂电池项目的产能释放,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公司亦在积极布局户储、阳台储能等产品,并实现了户储产品在东南亚市场的出货验证。 (二)不断加大项目投资,推进智能制造升级。 十四五期间,公司持续加大先进产能和产线技改投资,2022年做出投资决策 32.51亿元,其中,子公司江苏东磁的 2.5GW高效组件项目于去年 7月建成投产后,产能实现快速爬坡,为今年上半年出货同比增长奠定了基础;年产 6GWh锂电池项目已于今年 6月对外发布建成投产公告,现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年产 2.2万吨永磁和 1.5万吨软磁已部分实现投产。2023年上半年,公司又做出关于子公司四川东磁分两期投资年产 12GW新型高效电池项目、子公司连云港东磁投资年产 5GW新型高效组件项目及超百个技改提升项目等投资决策,并在积极推动磁性材料和光伏产业的海外建厂事宜。这一系列项目与基地的投资建设,将提升公司各产业先进产能和国际化的布局,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三)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奠定公司发展后劲。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实验室到商业化量产导入进程,报告期,公司研发支出 5.25亿元,占当期收入的 5.13%。提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实验室到商业化量产导入,先后有 10多项省级新产品认定,其中国际先进 4项,包括“G12大尺寸高效单晶PERC电池研发”“新能源汽车 11KW以下充电设备用铁氧体产品”“新能源助力刹车系统传感器”“磁导率 160纳米晶磁芯材料开发”等。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授权专利 129件,其中发明专利 51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1项、国家标准 2项。公司通过深度挖掘产业的高价值专利,有效提升了重要技术的保护水平,支撑相关产品的优质市场拓展。此外,公司还取得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浙江省首个同时通过国际汽车电子委员会标准(AEC-Q200)和中国国家标准(GB/T2423)认证的环境类可靠性试验实验室。 (四)全面铺开数字化建设,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从设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精准化、管理移动化及决策数据化相结合,持续推动新的智能工厂建设,锂电三期被列为 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软磁一工厂被列入省级智能工厂培育项目,宜宾电池片工厂拟建成新一代的未来工厂,连云港组件工厂拟建成 5G全连接的工厂。同时,公司在核心业务系统、原材料追溯系统、海外销售平台建设、制造运营管理建设和网络安全等全面铺开了数字化转型,以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支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所致。 财务费用 -16,695.25 540.05 -3,191.43% 主要系:汇兑收益及存款利息增加所致。所得税费用 15,081.46 7,196.41 109.57% 主要系: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利润总额增长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所致。研发投入 52,526.45 45,969.62 14.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14,732.78 108,501.21 97.91% 主要系:公司2023年半年度经营业绩增长,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相应带动了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长。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95,455.88 -45,738.73 308.70% 主要系:定期存款、理财收回增加以及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2,973.65 18,605.82 -384.72% 主要系:收到的融资性贴现款减少,以及支付设备融资款本息和分配股利的现金增加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267,987.09 77,119.11 247.50% 主要系: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所致。税金及附加 2,918.03 1,181.22 147.04% 主要系:公司毛利提升带动增值税增加,致使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增加所致。其他收益 1,353.31 6,441.00 -78.99% 主要系:收到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减少所致。投资收益 -7,569.91 11,275.38 -167.14% 主要系:远期结售汇产品结汇亏损所致。加所致。内的应收款项增加,致使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增加所致。备增加所致。营业外收入 812.18 2,044.01 -60.27% 主要系:收到违约金收入减少所致。营业外支出 996.05 7,251.77 -86.26% 主要系: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减少所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21,201.66 79,721.62 52.03% 主要系:光伏产业盈利同比实现翻番以上的增长。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适用 不适用营业收入构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