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取消
菲达环保(600526)
经营总结更新时间:2025-04-22
指标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菲达环保按照杭钢集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坚定扛起助力“两个先行”国企新担当的部署要求,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砥砺前行,全年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42.89亿元,利润总额3.22亿元,归母净利润2.41亿元。2024年,菲达环保获得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度“科改示范企业”专项评估“标杆”等级,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生态环保产业重大贡献”和“生态环保产业光荣从事40年企业”等荣誉称号,获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优秀案例,入选“2024全球浙商ESG经典100”、ESG金牛奖碳中和20强,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主要工作如下:
  (一)坚持立体开发、协同作战,市场拓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传统领域保持领跑地位。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2024年仍然获得可观的成绩。其中,大气事业部取得订单32.6亿元,持续推进备件长期协作业务,与中国华能、浙江能源、国家能源等集团共签订2,400万元备品备件订单,继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科发事业部和海外事业部年度订单量合计9.6亿元,创近五年来最佳纪录。在国内环保水务方面,控股子公司紫光环保以16.47亿元中标浦江县金坑源区块水资源生态产业经营项目30年经营权,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二是积极开拓新兴领域赛道。在新兴市场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共签订碳足迹碳标签合同525万元,超历年合同总额。科发事业部面对垃圾发电尾气处理行业大幅萎缩的形势,优化市场布局,取得智慧环保1,600万元订单,签订管带输送与污泥干化合同值1.62亿元,创历史新高。
  (二)坚持创新为核、技术赋能,科技创新取得新高度
  一是明确科创发展战略。围绕“既管当前又谋长远”,制订技术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双碳、数智治理、节能及余热利用、环保+新材料”四个技术主攻方向,对煤电、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开展协同治理,详细编制了技术发展路线图。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优化健全科创经费的审批和使用管理,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增加原创技术积淀。二是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实现减污降碳新技术的首台套落地和成果推广,小单元气动振打电除尘器、双V型迷宫式电除尘器、污泥干化设备、智慧江河等已签订首台套订单合同,智慧环保、管带输送业务大幅增长,水泥行业高温高尘、高温低尘SCR工程投入应用,宁钢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已完成项目验收。三是获得系列成果。新增授权专利75件,发布国标2项。2024年首次获国际首台(套)装备评定,并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制造精品、浙江省第四批制造业“云上企业”、浙江省第七批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绍兴市第二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等品牌荣誉及科技奖项共计32项,参与制修订的碳足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三)坚持压实责任、聚焦现场,项目执行取得新突破
  一是强化一线力量配置,项目责任制常态化推行。坚持公司优势资源向一线、向基层配置,修订《项目经理责任制管理办法》,出台《加强项目现场人员管理》等制度,切实赋足项目经理责权利,建立全员覆盖的项目经理、安全员、资料员库,强化项目人员培训取证和考核激励,确保完成项目进度、安全、质量、效益等预期目标。优化完善“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加快“智慧水厂”建设步伐,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打通运营单元-项目公司-总部数据链路,实现告警提醒、报表自动统计、调度流程无纸化等功能,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水厂运行稳定性。二是强化项目采购招标管理,执行成本持续降低。围绕项目现场采招的痛点和难点,大力推动项目采招管理提升,修订采购管理办法,对项目小额采购调整权限和优化流程,持续做好优质供应商入库管理,完成常用设备推荐品牌清单,实施通用件集采,常态化推动已评未定项目落地。三是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异常项目持续化解。常态化开展项目“设计修改联系单”“施工业务联系单”“现场业务签证单”三单专项检查,对三单制度告知、签证单审核把关、流程操作等问题形成整改清单,落实整改。
  (四)坚持合规经营、守住底线,内控能力取得新提升
  一是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委外业务专项整治“回头看”和合法合规性整顿,对50个委外业务进行合规性排查,开展42个项目的高处和吊装作业专项整治,对发现的隐患完成整改闭环。完成409个岗位“一岗一清单”编制,发布并学习《建安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指导手册》,全面提升安全管理人员水平。深度推进“五大提质工程”,公司安全二级标准化体系通过浙江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回头看”现场评审,完成1个集团级、2个公司级标化工地建设,其中湖北蒲圻项目被集团公司评为“安全标杆示范优秀项目”。二是合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以上市公司合规与项目全流程管理合规为主线,搭建横纵交错、由点到面全覆盖的合规管理体系。持续开展制度“废改立”,累计新建修订公司制度49项,把工作中的经验及时固化到制度中。三是上市公司平台优势得到有效提升。完成2023年股权激励预留股份的授予,进一步稳定公司的核心骨干队伍,有效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上市平台融资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完成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的注册和两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其中第一期发行利率创绍兴地区银行间科创票据历史新低,第二期为全国首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字人民币科创票据,公司融资成本不断降低,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四是数字赋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统筹推进财务共享、差旅报销云端智慧化、采购招标、数智化审计和公权力大数据等系统平台建设,费用报销效率有效提升,采购廉政风险有效控制,业务招待和用车管理有效规范。持续优化完善项目管理软件,强化项目进度的实时把控,项目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五)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发展活力取得新激发
  一是高标杆建设党建品牌。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建立“四学联动”机制,举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20余次,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开展党支部“双提”工作,积极打造“党建+”模式,建立党支部“四个项目”清单79条。二是全力推动干部人才建设。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选人用人机制。搭建高能级平台,重视项目经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抓实培训,建立与公司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选用机制,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健全分配制度,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管理,激发干事创业动力。三是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扎实开展“八小时外”专项治理、经商办企业摸排、“小金库”专项治理等工作。四是持续提升群团建设。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承办集团公司第十四届电焊工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参加全国钢铁行业“双碳”技能竞赛并获一等奖。抓实“传帮带”,全年申报“导师带徒”24对。通过提高员工餐费补贴标准、开展职工疗休养和秋游团建等活动持续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公司工会荣获2024年省部属企事业单位“五星职工之家”。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