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取消
长城军工(601606)
经营总结更新时间:2025-04-26
指标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公司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1266”方略目标,聚力落实集团公司“大干120天”多项措施,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攻城拔寨,“五位一体”推动战略、产业、科技创新、治理和文化体系建设,重塑、升级、突破“三级联动”,锚定发展方向,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干事创业生态,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4年公司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及集团公司党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大力开展“五星+领航”品牌创建,以“党建铸剑”为载体,推动党建工作不断提质增效,奋力开创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长城军工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并完善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提升公司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024年,公司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0亿元,占营业收入9.76%,在“十四五”期间,呈连续增长状态。在持续的科技投入支持下,长城军工2024年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公司共开展科研项目近200项,包括某型XXX重点装备在内的11个科研项目获得竞标成功;入选XX专项科技攻关项目2项、入选“叶企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5年指南1项;新定型/鉴定产品18个;申报专利共61项,获得授权22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新获科技创新成果鉴定9项。
  2024年,公司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4项,方圆机电某团队入选蚌埠市“3221产业创新团队”。
  公司获批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2个,分别是东风机电获评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红星机电获批安徽省博士后工作站。
  (三)管理效能持续释放
  1.系统推动采购供应链体系变革,确保改革走深走实。实施数字化转型,构建“六统一、三分离”采购体系架构及“采购归口管理、分专业执行”的管理模式,采购效率、合规采购能力大幅提升。全面推动平台化采购与公开采购,充分利用新电子采购平台,并完善配套制度与流程,全年平台采购额、采购率及采购降本额均实现年度目标。
  2.全面推行精益管理,多措并举提升管理效能。2024年,公司积极推行精益管理CSPS制造管理体系,以目标为牵引,制定了2024-2026年目标方案,研判企业实际,实施“114”精益工程,以现场力为重要驱动力,聚焦生产制造每个环节,从细节着手,优化流程、消除浪费,全面推行精益管理落地生根。
  3.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聚焦主责主业,履行监督职能,健全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与风控监督体系,为打造新智弹箭科技型企业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发挥审计监督“蓝军”作用;建立问题数据库,抓好问题整改,扎实做好“下半篇文章”。
  4.强化安全管理,防范安全风险。为全面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在常态化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内外部环境或业务活动发生重大变化,对全流程重新进行梳理,并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辨识科研、生产、试验、存储、运输、销毁过程存在的风险,组织子公司制定“一厂一策”清单,形成具有本单位特色的风险管控措施。
  5.筑牢保密防线,护航核心安全。公司始终将保密管理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任务,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技术支撑、深化全员保密意识,构建全链条的保密防线。
  6.响应国家倡议,突破海外市场。2024年,长城军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市场取得重要突破。金星公司接连取得中泰铁路二期项目2个标段的锚具供应订单,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与共建国家的产业协作,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军工智慧与中国方案。
  (四)全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始终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人才发展优先”的文化理念,不断加强科技、管理、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推行与企业效益、人员效率相匹配的用工总量确定机制,搭建极致用工模型;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探索实施“1234”工作法,构建“1813”教育培训链式体系;以推进员工管理、薪酬管理、人力公共、人力服务四项业务模块线上建设为契机,打造“全员、全级次、全口径”的智能化薪酬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按照公司人才强企规划,紧扣战略需求、紧盯科技前沿、围绕创新发展,持续加大科研人才招聘力度,鼓励引进高端成熟人才。2024年,公司累计引进56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39人、“回流”人才2人、“双一流”高校12人,硕博士招聘比例同比提高超60%。广聚人才第一资源,赋能发展第一要务。报告期内,7人荣获合肥市“CDE类高层次人才”称号,2人分别荣获兵器装备集团“科技带头人”“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2人分别荣获兵器装备集团“技能大师”“青年技能人才”称号等。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