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旭杰科技(83614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533.46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 16.26%;报告期内发生营业成本25,387.04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 12.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19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 112.86%。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 108,003.02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5,582.25万元。公司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全面展开,上半年年实现营业收入 18,733.88万元。公司抓住澳洲建筑市场需求增加的机会,境外销售业务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上半年实现 ALC板材销售业务收入 4,486.84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51.59%。公司将继续围绕国家“双碳”政策目标,维持建筑装配化业务市场地位,全力发展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加快推动国内与国际业务的双轨发展模式。国内业务:2025年 2月,公司完成了收购中新旭德 47%股权事项,中新旭德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持有其 51%股权。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分布式光伏板块主营业务将从 EPC服务进一步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实现工商业屋顶资源开发和装配式建筑服务的协同,在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即统筹考虑分布式光伏的安装需求,从而深化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更好满足“低碳建筑、清洁能源”目标的发展需要。国际业务:借助澳大利亚2032年奥运周期的建筑业发展契机,大力拓展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等地的 ALC板材市场规模,力争保持逐年增长。依托澳洲子公司的海外管理经验和国内装配式建筑领域建设技术,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公司于2024年11月27日在阿联酋迪拜设立全资子公司 JCONME,拟依托该子公司在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下属实体运营的子公司,以拓展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完善公司业务布局和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二) 行业情况 1、分布式光伏电站行业情况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提升,发电效率不断提高,发电成本不断下降,以及碳交易市场不断完善,预计未来国内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将持续扩大。根据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上述指标均应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出具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4-2025年)》,21,161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贡献 9,88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占比 53.3%(11,281万千瓦)。 截至2025年 6月底,累计并网容量突破 10亿千瓦大关,达 109,851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占 55.2%(60,595万千瓦),分布式占 44.8%(49256万千瓦)。这一数据勾勒出我国光伏产业的结构性变革与增长动能。分布式占比持续提升:上半年分布式新增装机 11,281万千瓦,同比增长113.3%,占新增总量的 53.3%,首次超过集中式。这一趋势与政策引导密切相关,例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 4月 30日前并网的项目可维持全额上网模式,刺激了抢装潮。此外,工商业分布式凭借“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经济性(峰谷套利收益可达 0.8元/kWh)和政策支持(如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目标 50%),成为增长主力,新增 8718万千瓦,同比增长61.7%。户用光伏爆发式增长:户用新增 2,563万千瓦,同比激增 135.43%,山东、河南、安徽三省累计容量超 7,000万千瓦,占全国户用总量的近四成。这得益于整县推进政策的深化及农村电网改造,户用系统投资回收期缩短至 5-7年,吸引了大量农户参与。江苏以 2,207万千瓦居首,分布式占比达 62.3%;新疆(1,960万千瓦)、广东(1,559万千瓦)、山东(1,505万千瓦)、云南(1,361万千瓦)紧随其后。江苏的领先得益于工商业分布式的规模化发展和政策激励。 2、装配式建筑行业情况 2025年 2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 技术厅、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等 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多部门首次就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关于加快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中提到要聚焦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等。 2025年 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见》的通知中提到要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落实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主体责任,采用新型建造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创新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推广绿色施工和全装修交付,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工程建设单位应将建筑垃圾减量、运输、利用、处置所需费用列入工程造价。从长期看,装配式建筑能够降低建筑施工成本,提升建筑安装效率。目前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工人整体年龄偏大、成本攀升,导致传统施工方式难以为继。装配式建筑由于采用预制工厂施工,现场装配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能够有效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数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由预制工厂批量生产,尤其是生产形态较复杂的构件时,成本优势更为明显。同时,装配式建筑省掉了传统现浇建筑的施工流程,减少脚手架和模板数量,提高了建筑安装效率。通过引进和升级先进工业制造技术,持续提升预制构件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柔性生产水平,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的零瑕疵。综上,装配式建筑具备降本增效、清洁环保的优越属性,符合国家建筑产业发展方向,未来仍将在建筑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非 流动资产 3,212,095.09 0.30% 其他流动资产 35,720,355.77 3.31% 4,402,488.84 0.57% 711.37%长期应收款 3,212,095.08 0.30%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2,982,057.84 0.38% -100.00%使用权资产 58,856,902.48 5.45% 59,429,774.89 7.67% -0.96%长期待摊费用 4,775,342.71 0.44% 2,127,366.60 0.27% 124.47%递延所得税资产 16,305,835.33 1.51% 10,544,083.31 1.36% 54.64%其他非流动资产 20,254,528.74 1.88% 30,947,229.39 3.99% -34.55%应付票据 37,638,569.16 3.48% 34,879,736.11 4.50% 7.91%应付账款 151,726,298.97 14.05% 239,813,559.51 30.95% -36.73%合同负债 31,243,477.29 2.89% 4,294,378.10 0.55% 627.54%应付职工薪酬 8,191,677.75 0.76% 12,696,748.68 1.64% -35.48%应交税费 1,569,135.33 0.15% 3,217,239.44 0.42% -51.23%其他应付款 3,059,349.26 0.28% 5,051,158.54 0.65% -39.4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57,444,307.49 5.32% 18,037,828.77 2.33% 218.47%其他流动负债 15,411,044.94 1.43% 15,549,645.94 2.01% -0.89%租赁负债 58,130,198.47 5.38% 59,124,111.67 7.63% -1.68%长期应付款 71,711,680.66 6.64% 302,525.80 0.04% 23,604.32%预计负债 6,000,000.00 0.77% -100.00%递延收益 152,727.55 0.01% 497,538.31 0.06% -69.30%递延所得税负债 5,380,352.49 0.50%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末货币资金 元。 2、期末应收票据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21.24%,主要系票据结算增加及本期合并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旭 德所致。 3、期末其他应收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53.13%,主要系本期保证金、押金退回、转抵所致。 4、期末存货较上年末增长959.55%,主要系本期合并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旭德所致,该子公司期末存货余额170,966,217.95元。 5、期末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较上年末增加,系本期合并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旭德长期应收款所 致。 6、期末其他流动资产较上期末增长711.37%,主要系本期合并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旭德待抵扣的进项 税所致,该子公司期末其他流动资产余额 32,296,720.10元。 7、本期长期应收款期末余额较上年末大幅增加,系本期合并报表新增子公司中新旭德所致。 8、期末其他权益工具较上年末大幅减少,本期完成收购固德威持有中新旭德 47%股权后,公司持有中新旭德 51%股权。报告期内将对中新旭德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从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相应终止在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中的核算,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9、期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较上年末增长392.12%,主要系本期合并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旭德所致,该子公司期末固定资产余额 137,886,646.58元。10、期末在建工程账面价值较上年末大幅增长,主要系本期合并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旭德所致,该子公司期末在建工程余额 1,648,196.75元,以及子公司苏州杰通本期新增设备安装所致。 11、期末商誉较上年末大幅增长,主要系本期收购中新旭德形成的商誉所致。 12、期末长期待摊费用较上年增长124.47%,主要系本期合并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旭德所致,该子公司期末长期待摊费用余额 3,120,774.19元。 13、期末应付账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36.73%,主要系本期支付上年末应付账款及本期新增应付账款较 少所致。 14、期末合同负债余额较上年末增长627.54%,主要系本期合并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旭德所致,该子公司期末合同负债余额 30,966,605.17元,系预收待转售光伏电站股权及货款。 15、本期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较上年末下降35.48%,主要系本期支付上年末计提薪酬所致。 16、期末应交税费较上年末下降51.23%,主要系本期交纳上年末应交税费及本期应交增值税和所得税 减少所致。 17、期末其他应付款较上年末下降39.43%,主要系单位往来款减少所致。 18、期末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18.47%,主要系本期合并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 旭德所致,该子公司期末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 45,769,956.97元。 19、期末长期借款余额较上年末大幅增长,主要系本期合并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旭德所致,该子公司期末长期借款余额 137,930,727.57元。20、期末长期应付款较上年末大幅增长,主要系本期合并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旭德所致,该子公司期末长期应付款余额 71,711,680.66元。 21、期末预计负债较上年末大幅下降,系子公司常州杰通厂房租赁纠纷未决诉讼预计负债已处理完毕 所致。 22、期末递延收益较上年末下降69.30%,主要系子公司常州杰通设备处置后,与资产相关的递延收益全额摊销所致。 22、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较上年末增长54.64%、递延所得税负债较上年末大幅增长,主要系本期合并 报表增加子公司中新旭德所致,该子公司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 5,844,555.87元,因该子公司资产评估增值暂时性差异所得税负债余额 5,380,352.49元。 23、期末其他非流动资产余额较上年末下降34.55%,主要系合同资产重分类所致。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本期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38.27%,主要系子公司常州杰通停产停止研发所致。 2、本期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40.60%,主要系本期新增合并子公司中新旭德报表及常州杰通租赁 4,459,810.30 负债减少所致,中新旭德本期纳入合并财务费用 元。 3、本期其他收益较上期同期下降57.07%,主要系进项税加计扣除减少所致。 4、本期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系公司利用部分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取得收益所 致。 5、本期信用减值损失较上期同期大幅下降171.85%,主要系应收账款余额减少,相应坏账损失计提减少所致。所致。 7、本期资产处置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主要系常州杰通固定资产处置所致。 8、本期营业外收入较上期同期大幅增长,主要系计提的预计负债转回、取得保险理赔、赔偿违约金收 入等增加所致。 9、本期营业利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6.64%、53.60%,主要系营业收入下降、毛利减少所 致。 、本期税金及附加较上年同期降低 ,主要系营业收入下降,税金及附加费用相应减少所致。 (2) 收入构成 一、分布式 光伏电站系 其中:分布 式光伏电站 转售业务 142,746,475.64 141,787,594.49 0.67% 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 22,510,286.97 8,289,252.92 63.18%分布式光伏电站 EPC分布式光伏电站其他业 二、建筑装 配化全过程 其中:装配 式产品销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设计 三、其他业 按区域分类分析: 公司收购中新旭德股权完成后,公司光伏电站集成业务产业链得以拓展,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分布式光伏电站转售业务和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因国内装配式建筑业务和光伏 EPC业务订单总体减少,国内其他业务板块营业收入总体下降,其中,公司加大了装配式建筑 ALC板施工业务经营承揽,该项目业务 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因澳洲市场的持续拓展,海外 ALC板材销售持续增长,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51.59%。 2、 现金流量状况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上年同期增长93.29%,主要系本期销售下降,购买商品、按受劳务服务及其他相应的费用、税金支付一致减少所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系本期收购中新旭德股权支付投资款 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上年同期增长119.43%,主要系本期收到的客户以保理方式支 付销售款较上年同期增加及金融机构借款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3、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