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润工业(00228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2-06-30 | 信息来源 | 2022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二)公司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研发模式: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与客户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同时也根据客户及市 场的需求对老产品进行改型,不断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满足客户要求,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公司竞争力,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采购模式:公司设立采购部,负责供应商资源建设和原材料集中采购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询比价、竞价招标、集中采购等,采购部根据生产需求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在分析库存余料及采购周期前提下实施采购,公司在采购环节建立了严格、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公司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价格的竞争力。生产模式:公司采用订单驱动模式,公司接受国内外各大发动机厂商的订单,根据订单生产、供应产品;公司拥有多条铸锻造生产线,热处理生产线,柔性化曲轴连杆生产线,能够独立承担产品的铸造、锻造、机加工、热加工等所有工序的制造加工,各生产线以大批量产的方式进行生产,并均具备快速换产及新产品开发的能力。销售模式:以为主机厂配套为主(包括国内和国外,提供自有品牌),供应国内(外)社会维修市场为辅的经营模式。主机配套采用订单驱动方式,直接为各主机厂进行 OEM配套和服务,对于国内社会维修市场,采用全国各市场区域的代理销售模式。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2022年上半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168.3万辆和 170.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8.5%和 41.2%。货车产销分别完成 150.7万辆和 152.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9.3%和 42.2%。其中,重卡累计销量 38万辆,同比下降64%,无论市场销量还是同比均创近年同期新低。 2021年上半年之前,货车受环保政策拉动,企业抢抓国五和国六排放标准切换的机会,出现一轮较长时间的购车高峰,造成后期用车换购需求动力不足;去年同期重型国五柴油车产量较高,至今仍有小部分车辆有待消化。加之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受阻,上海等长三角区域重卡销量严重萎缩;经济大环境受影响,社会货源明显减少,各行业对重卡的需求减少;基建启动较慢,建设速度不及预期,基于各种不利因素叠加,重卡销量同比降幅较大。公司产品以货车发动机曲轴、连杆为主,公司发展与商用车市场中的货车市场紧密相关。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相匹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7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8.03%,其中曲轴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9.33亿元、连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48亿元、毛坯及铸锻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19亿元,空气悬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98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59.4%、22.1%、7.6%、6.2%。公司曲轴业务中的重型发动机曲轴实现营业收入 4.9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3.59%;轻型发动机曲轴实现营业收入 2.3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56%。公司坚持深耕主营业务,努力开拓第二主业,持续进行新客户及新产品的开发,持续开发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业绩增长动力。 (四)汽车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与汽车行业发展息息相关。202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目前汽车产销已全面恢复到正常水平。2022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211.7万 辆和 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 6.6%。 1、商用车市场情况 报告期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168.3万辆和 170.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8.5%和 41.2%,表现依然低迷。 (1)细分车型产销情况 货车产销分别完成 150.7万辆和 152.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9.3%和 42.2%。其中,重型货车销 38.0万辆,同比下降 64%;中型货车销 5.7万辆,同比下降47%;轻型货车销 84.9万辆,同比下降29%;微型货车销 23.6万辆,同比下降15%。 客车产销 17.6万辆和 18.0万辆,同比下降31.8% 和 30.5%。其中,大型客车(含底盘)累计销售 1.82万辆,同比累计下降19%;中型客车(含底盘)市场累计销售 1.34万辆,同比累计下降34%;轻型客车(含底盘)累计销售 14.79万辆,同比下滑 31%。 (2)商用车(按燃料划分)2022年1-6月,商用车市场仍是以传统燃料为主导,柴油车在今年上半年的商用车市场占到了 62.89%的份额。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占比突破 6.00%达到 6.09%,但目前仍是小众选择;燃气车在2022年上半年的商用车市场里占到了 1.27%的份额。 2、乘用车市场情况 2022年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1,043.4万辆和 1,03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0%和 3.4%。产销结束下降,总体恢复到正常水平。分车型看,轿车和 SUV同比小幅增长,其他品种依然下降。轿车产销分别完成 492.8万辆和 49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2%和 6.1%;SUV产销分别完成 496.8万辆和 48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 3.3%;MPV产销分别完成 38.2万辆和 38.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3%和 15.7%;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15.6万辆和 1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5%和 13.7%。 3、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66.1万辆和 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 21.6%。其 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达到 24.0%,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253.8万辆和 24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0.2%和 117.3%;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12.3万辆和 1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3.4%和 75.2%。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10.8万辆和 20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 1.0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55.1万辆和 5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倍和 1.7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0.2万辆和 0.1万辆,同比均增长1.9倍。(注:上述汽车行业情况中数据来源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第一商用车网) (五)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概述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7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8.03%;实现营业利润 1.4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59.3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3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7.96%。 1、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情况 公司坚持聚焦主业,开拓第二主业,推进多元化发展布局。2022年上半年,公司曲轴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9.33亿元、 连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48亿元、毛坯及铸锻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19亿元,空气悬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98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59.4%、22.1%、7.6%、6.2%。公司曲轴业务中的重型发动机曲轴实现营业收入 4.9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3.59%;中型发动机曲轴实现营业收入 0.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93%;轻型发动机曲轴实现营业收入 2.3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56%;轿车曲轴实现营业收入 0.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4%;船机曲轴实现营业收入 0.4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5%。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出口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23.65%,主要是国外疫情影响减弱,出口业务复苏导致。 2、市场开拓及新产品开发情况 公司致力于新客户、新产品的开发,以产品升级驱动公司技术革新、设备升级、检测试验等方面能力的提升。2022 上半年,公司开发了 1个国际新客户、2个国内新客户;完成 25款曲轴、12款连杆、3款铸锻件新产品的开发。天润智控完成 23款项目立项,20款新产品开发;天润智能科技完成 3家客户合同签订;天润机械科技完成 1家新客户开发,39款新产品样件试制,其中 25款已通过 PPAP并量产;铸造事业部完成 2家新客户开发,3款新产品开发。 3、智能制造推进情况 2022年上半年,公司把握发展潮流,引入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推动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加快转型升级。2022年上半年完成 16个单元自 动化改造,应用落地式机械手上下料系统和 U型柔性桁架布局,减员比例达 50%。 4、技术创新和持续改进情况 2022年上半年,公司紧紧围绕产品、材料、工艺、效率四方面开展创新,主营业务开展了船用发动机高性能球铁曲轴关键制造技术、重载汽车发动机曲轴轴瓦配副磨损分析与机理研究、曲轴表面收敛楔形微织构减摩抗磨技术、工艺 流程优化等研究。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国家专利 26项,其中发明专利 21项,实用新型专利 5项;授权专利 13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 1项,美国发明专利 1项,实用新型专利 11项。 5、汽车空气悬架业务情况 2022年上半年,第二主业空气悬架主要进行生产线建设、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工装管理以及采购、质量、设备 管理,建设经营进度按计划及市场情况推进。 报告期内,天润智控完成 23款项目立项,半挂车悬架、橡胶悬架、铸造推力杆等 20款新产品开发。 。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少。 营业成本 1,212,617,128.74 2,332,418,579.59 -48.01% 主要系本期营业收入减少,营业成本同步减少。销售费用 29,104,167.12 32,051,436.75 -9.20%管理费用 77,334,905.17 86,785,119.94 -10.89%财务费用 -8,718,911.16 12,663,022.61 -168.85% 主要原因:1、本期资金充裕,减少银行融资,利息支出减少及利息收入增加,且本期融资利率下降,导致财务费用减少;2、由于外币汇率上升产生的汇兑收益,冲减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 12,234,083.03 48,422,499.81 -74.73% 主要系本期利润总额减少,相应计提的所得税减少。研发投入 92,056,223.33 146,589,824.31 -37.20% 主要由于本期研发结构发生变化,研发材料投入减少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82,033,115.25 133,139,146.65 36.72% 主要系上期收到的应收票据较多在本期到期,形成现金流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56,084,355.70 -233,414,562.32 33.13% 主要系上期购买固定资产较多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7,769,663.83 29,653,127.67 -294.82% 主要系本期偿还银行贷款增加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30,528,972.79 -70,592,616.70 56.75% 主要系上期收到的应收票据较多在本期到期,形成现金流所致。其他收益 5,977,541.09 11,300,162.51 -47.10% 主要系本期收到的政府补助较少所致。投资收益 4,602,187.34 3,050,195.95 50.88% 主要系本期赎回的银行理财增加,产生的投资收益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1,156,839.94 -100.00% 公司在2021年 10月购买上柴股票,厘定当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信用减值损失 4,092,918.79 -17,864,674.06 122.91% 主要系本期应收账款较去年同期减少,相应冲回坏账准备所致。资产减值损失 -264,582.34 -25,010,974.31 98.94% 主要系根据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厘定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 -76,817.88 173,931.05 -144.17% 主要系本期处置资产产生的损失。货等罚款所致。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营业收入构成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238,187,203.30元,信用证保证金2,578.82元.应收票据 629,993,532.74 用于质押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合计 868,183,314.86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营业收入增加,本期的市场需求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导致营业收入减少。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
|